每日智慧分享

该抛弃不合时宜的老习惯了

发布于:2016-11-27
博客分类

上世纪80年代,我做过一份工作,是在湛江做石油公司的总翻译。

那份工作其实不简单,不单是要翻译日常生活的东西,还要翻译比较深的技术性内容,比如钻油井,不同类型、不同年代的石头等等,有很多专业名词和专业概念。

我当时要花一个星期来准备一个重要的会议,而且要学地质学,在几天时间内用英文和中文来掌握地质学的知识,可不容易。那时候熬夜了好几天,把自己累得不行。

还有比较难忘的是,我刚刚上班的时候,有一架直升飞机发生事故,掉进海里,死了几个人。事后,中方和美方开会,互相怪责,同时要改变一些规定。

你知道“学习”和“学会”的区别吗?

发布于:2016-11-26
博客分类

我经常会注意到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,就是语言在某一个程度上,影响着我们的思维,控制着我们的思维。如果我们的语言是在往一个方向走,那么在脑子里,另一个方向经常是不可能出现的。

举个例子吧。前一段时间,我听到一个年轻小伙子说,虽然他没有读大学,他还是想上大学,因为他想要学习。我听他这样说,我就说,其实你想学习,不一定要上大学,你可以利用平时的时间学到很多东西。但他不接受,他觉得只有上大学才能学习。

听到他这么说,我在思考他为什么会这么想。其实,这是因为在英语和中文之间有一个非常大的区别。英语有一个词是learn,还有另外一个词是study,而在中文里“学习”这个词,基本上是覆盖了这两个完全不同的英语单词的意思。

为什么有时听不懂英语母语者说话?

发布于:2016-11-25
博客分类

不知道你发现了没有?在学一门新语言的时候,总会感觉那个语言说得特别快。特别是自己跟外国人在一起的时候,他们几个人在说话,你在旁听的时候,你会发现他们好像说得特别快,感觉很难听懂。

这有两个原因,首先是因为你的耳朵还没有习惯那些声音,所以有很多地方是“音盲”,你听不清楚那些声音。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,就是母语者说话的时候,经常会把词滑到一起。

比如,如果你到美国的办公室里,你听到有个人对别人说“squeat”,你根本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。其实,他说的是“let us go eat.”他把四个词缩成了一个词。中文也不例外,“你在干什么?”会缩成“干嘛?”

保持行动和内心的一致

发布于:2016-11-24
博客分类

最近我们公司有个代码高手,其实这个人很聪明,也有很多想法。可是,时间长了,我们看不到他任何的具体表现,很多项目好像做到一半儿就做不完,在那吊着。可以说这个表现完全比不上这个人的潜力。

在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,我发现这有点像我昨天那封电邮提到的问题:如果你要领导,我可以跟随你;如果你要跟随,我可以领导;如果你两个都不做,那就麻烦你滚开。

这个人的确非常有想法,而且他特别想证明他的想法。但是,他同时不太喜欢花很多时间去写代码。在他的心目中,他觉得自己应该是站在领导层,然后让别人听他的话,指挥别人做他想要做的事情。

你要领导、跟随,还是滚开?

发布于:2016-11-23
博客分类

很多年前,我认识了一个科技公司的市场总监,他是美国人,在做市场营销和沟通方面是很强的。

有一天,我跟他通了一个电话,他跟我说他刚刚发生的一个事情。原来他有一个海报,贴在他的墙上,是关于领导力的,上面说了三句话:

If you will lead, I will follow.

If you will follow, then I will lead.

If you will do neither, then get the hell out of my way.

太在意细节,不一定好

发布于:2016-11-22
博客分类

有的人在读书的时候,特别容易发现文字里的错别字、语法错误,甚至是标点符号的错漏,而且一发现这些问题,他们会开始特别地不舒服。

而有些人相反,在读书的时候发现错别字,或者标点符号不太对的时候,会自动跨过,不会怎么把注意力放在这个上面。他们的注意力,都放在里面在沟通什么,能不能理解作者的想法,因此能提升自己对世界的认识和其他观点的认识。

这两个风格完全不同。如果一个人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某一个细节有问题,然后因此有情绪,他会特别难真正地吸收很多新的消息和新的想法。反而,如果可以忍耐这种事情,然后钻到核心,看对方在沟通什么,这就可以长见识和展开自己的眼界。

如何让沟通更高效?

发布于:2016-11-21
博客分类

上星期,邻居让附近的草地工人过来,帮他挪三棵树。因为他觉得那三棵树种的位置太接近篱笆,影响了别的树,所以想把这三棵树挪到更好的位置。他跟那个草地工人谈判了好久,最后他们定了一个价格,几百块钱,双方同意了,就开始干活了。

在这过程中,这位朋友就发现有一棵的树根有点短,他担心那棵树能不能活着。所以他跟那个工人说:“你干活要保证树能活嘛!”然后他们就开始吵起来,最后那个工人非常不高兴,就不干了,走了,也没有收到工钱。我的朋友最后要自己把树种好。

这个事情告诉我们什么?其实挺有趣的。

习惯的力量:“一天不学,浑身难受”

发布于:2016-11-20
博客分类

我有个朋友已经六十多岁,抽烟已经有四十多年,他今年决定要戒烟。他已经从一包半、两包一天,减到一天两根左右,所以已经有非常好的进展。但是,他仍然没办法百分之百戒掉,现在每天还是在抽一两支。

我问他为什么要抽、什么时候要抽,然后发现他会在干活的时候,中间停下来休息一下,必须把一盒烟拿出来,开始抽。他说这个习惯是非常非常强,他基本上不能克服的是不一定是烟瘾,而是自己几十年的老习惯。如果没有满足他那老习惯,他会特别地不舒服。

其实这种感觉来自于我们的爬虫脑,我们的爬虫脑控制的是每天的老习惯。当我们产生了一个习惯之后呢,爬虫脑会让我们每一天不断地有重复的行为,才会觉得舒服了。如果我们不按时进行那些老习惯的行为,我们的爬虫脑会在那儿闹事儿,让我们特别地不舒服。这绝对不是有意识的,这完全是下意识的。

一个习惯背后的历史

发布于:2016-11-19
博客分类

几天前,我听一个朋友说了一句很有意思的话。他说他一定要吃米饭,因为米饭能扛饿。

我现在的饮食习惯跟他不同,虽然我喜欢吃米饭,也喜欢吃面,但我尽量少吃,我要多吃菜、水果和蛋白质,这样才能保持身体内的营养和能量的均衡。

而他吃饭却不怎么考虑营养,只考虑一个东西,就是扛饿。只要能让肚子饱,而且不会很快就感到饿,他就会吃那些东西了。

从长远来说,其实我们的身体不只是需要能量,还需要很多种营养,比如人体必需的微量矿物质、各种维生素等等,来保证我们的身体健康。如果我们只关心不饿,我们很可能会漏掉许多这些身体需要的营养元素。

那他为什么会有这种饮食习惯?

做IT也得学会沟通

发布于:2016-11-18
博客分类

经过很多年的观察,我发现,有很多人选择学习和从事IT,有一个重要的目的,就是为了避免跟别人沟通。他们或者是性格内向,或者是比较害怕人与人之间的沟通,所以宁愿完全跟电脑机器沟通,也就是写代码。

如果一个人想一辈子都从事比较底层的很细致的那种代码工作,那沟通对他来说就没什么所谓了。但问题是,那些人同时还有个渴望,就是希望可以从写代码开始,到后来能升级到做一个管理层的角色。

其实,在当今的社会里面,你越往上走,就越是需要跟不同类型的人进行沟通,协调好不同类型的心智模式的区别,然后达到一致,共同把事情做好。